- 八忍八智
- 此指於‘見道’審觀四諦, 而生無漏之忍、 智, 各有八種。 亦即見道之十六心。 此又作八忍八觀。 所謂八忍, 就是前四者忍可印證欲界之四諦, 即苦法忍、 集法忍、 滅法忍、 道法忍等四法忍;後四者忍可印證色界、 無色界之四諦, 即苦類忍、 集類忍、 滅類忍、 道類忍等四類忍。 以此八忍正斷三界之見惑, 故為無間道。 見惑既斷, 觀照分明, 則為八智, 即苦法智、 集法智、 滅法智、 道法智、 苦類智、 集類智、 滅類智、 道類智等, 是為解脫道。 忍者為智之因, 智者為忍之果。 見《成唯識論》卷九。
* * *又名十六心, 是修四聖諦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。 一、 苦法忍, 即斷欲界苦諦下見惑之智。 二、 苦法智, 即斷苦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三、 集法忍, 即斷欲界集諦下見惑之智; 四、 集法智, 即斷集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五、 滅法忍, 即斷欲界滅諦下見惑之智; 六、 滅法智, 即斷滅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七、 道法忍, 即斷欲界滅諦下見惑之智; 八、 道法智, 即斷道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九、 苦類智忍, 即斷上二界(色界和無色界)苦諦下見惑之智; 十、 苦類忍, 即斷苦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十一、 集類忍, 即斷上二界集諦下見惑之智; 十二、 集類智, 即斷集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十三、 滅類忍, 即斷上二界滅諦下見惑之智; 十四、 滅類智, 即斷滅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; 十五、 道類智忍, 即斷上二界道諦下見惑之智; 十六、 道類智, 即斷道惑已, 而正證理之智。 此十六心中, 前十五心是見道, 最後道類智一心, 是攝於修道。 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, 施於所觀之法而忍許叫法忍, 依此忍許而離惑明理之智叫法智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